六岁时,我从外婆家突然回到父母身边。家中兄弟姐妹很多,熟悉了外婆怀抱温暖的我,并没有从工作繁忙的父母那得到太多的关爱。陌生的环境和对外婆的思念让我一时无所适从,所以常常“流浪”在路边的租书摊上,我与书的不解之缘从此开始。
记得那时,租书摊的书好像是一两分钱看一本,连环画都是黑白的,每一本都磨得脏脏旧旧的,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我把自己淹没在了书海,沉浸于小兵张嘎、董存瑞、雷锋这些人物故事,惊叹于《山海经》中丰富多彩的远古神话,抑或陶醉在《今古传奇》的武侠世界中……
我读书多而杂。年少时不仅喜欢三毛、琼瑶,还特迷恋金庸。当时金庸的书总是在同学中传借,不能一口气读完,好不痛快。所以后面干脆买了全集,放家里安心地重读,真是惬意极了。像《简爱》、《围城》,《红楼梦》等,我不时地重读,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也懂得了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它能随着阅历的不同,给人不同的风景,就象玲珑塔一样。
古人曾说:“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我读书属于痴迷的那种,看到悲惨故事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读金庸时,我会幻想自己也在笑傲江湖、把酒狂歌;读琼瑶、三毛时,我觉得自己和爱人也品味了秋雨纱窗、悠然品茗的温馨。而不开心时的一本笑话书, 则会让我的伤心抛到了九霄云外,使我豁然开朗。
我有个坏习惯,经常想将自己喜欢的书“占为己有”,参加工作后,有了固定收入,看到喜欢的书,直接带回家。以至于家里床上、沙发上都是书。幸而学生时代,手头拮据,不然现在家里很可能已经酿成了“书灾”了。一直以来还养成了其他的“坏”习惯,一是睡觉前不管多么晚,也要拿上书看一会才能睡着;二是上厕所时总要带上一本书,结婚前还常被爸妈唠叨。而今儿子也养成这些习惯,我却没资格再唠叨,只怪自己没以身作则。
现已到不惑之年,这年龄的人,在生活里煎熬过,情海中挣扎过,有伤痛、有教训、也有很多收获,理性逐渐回归,少了冲动,少了激情,每晚把书握在手中才是舒心之事。年纪越大,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真心觉得,能在淡淡书香中,自由地放飞心灵,尽情地欣赏春花秋月,真切地感悟生命的沧桑与美丽,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