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漫漫,烟波浩渺,驼铃声声,在美丽神奇的腾格里沙漠边沿,紧邻着河西走廊的一片绿洲中,有着一座被称为镍都的城市——甘肃金昌。多年来,金川依靠其独特、富饶的镍、铑、钯、钼等贵金属资源,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矿建人。他们的到来进一步提升了金川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使得金川如今建设成为了阿坝州的“小江南”。
1992年8月18日,我与同事接到三建(二十三冶的前身)三公司安装处的电报,组织上安排我们由江西德兴铜矿工地调往大西北甘肃金昌市金川公司工地,参与国家“八五”重点工程——金川公司二期矿山井下胶带运输系统进口设备与国产配套设备的安装工程施工。接到电报,我们连夜启程。来到金川,才发现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工程的施工难度也难以想象。金川矿山的地貌就像月球表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有着世界地质博物馆之称。矿山频繁的地壳运动使得岩石极不稳定,建好的隧道、安装好的设备,有时一夜之间就会变形。在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金川人建成了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的斜坡隧道,沿着垂直高差1130米的大地蜿蜒曲折盘旋达7公里。
施工难度大,设备运输难度更大。进口大型旋迴破碎机,总重近460T的起重机等大型设备的运输要在直径6.5米宽的隧道内进行,隧道七弯八拐、里面照明又差,两侧的高压电缆、排风系统时刻影响和制约着大型设备的运输。在这样的条件下,二期指挥部通过多方努力,与十几家的参建单位协调,让他们停工或半停工,为我们让路抢运设备。在之后四天四夜的运输工作中,大家为了争取时间,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吃点咸菜,渴了就喝一口自来水。而最痛苦的莫过于睡眠严重不足,许多员工疲劳至极,达到了坐下来就能睡着的状态。
运输关过了,设备的安装关则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冰火两重天。西北的早上气温低至24摄氏度,员工们都穿着严严实实的棉大衣,戴着厚厚的棉手套和口罩。当我们下到斜坡隧道1080米时,气温则升到了45摄氏度,巨大的温差使得大家不得不光着膀子,穿着短裤,戴着安全帽,挥汗如雨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没有运送设备的机械,我们就肩抬手扛。在巷道里,每工作一小时远远比在地面工作四小时还疲劳,但就是在这样齐腰深的泥浆中,我们一身水、一身油、一身泥,将一件件、一台台的设备组件运到了工作面进行组装;当井下放炮的烟尘、装载机的油烟呛得人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大家就抱在一起,打开施工用的氧气瓶吸一口工业氧气。时至今日,我仍不能忘怀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并让我在之后的工作中,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能做到不畏惧、不低头。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随着一台台设备投产运行,我们终于成功了!我们终于胜利了!而更大的荣誉也悄然而至——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颁奖仪式在金川公司大礼堂隆重举行。在万人的掌声雷动中,我们捧回了代表着企业精神、企业力量以及劳动者辛勤、智慧与功勋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是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第一次获得这样沉甸甸的荣誉,有幸参战该项目,将成为我永不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