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公司岳阳长江大道项目建设纪实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松阳湖大桥
图为项目部捧回的沉甸甸的奖牌
“必须积极主动,我们这个工程代表了临港的形象,也代表了五矿二十三冶的形象,只要不下瓢泼大雨,就必须创造条件抢进度。”4月19日,暴风雨过后又一个阴冷的天气,但在岳阳长江大道松阳湖大桥建设工地上,五矿二十三冶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着扎钢筋、运材料,项目经理张超说,为了保证在今年国庆前夕竣工通车,项目部所有职工都卯足了干劲。3天之后,捷报传来,随着最后一榀梁完成吊装、定位,松阳湖大桥顺利合拢。
可以说,五矿二十三冶是进驻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的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企业——做BT项目。岳阳长江大道延伸段项目总投资3.7亿元,其中建安造价3亿元,前期征地拆迁7000万元,建设里程5.41公里,宽50米,是岳阳临港新区连接随岳高速的一条重要通道。工程由三分公司承建,通车后由临港产业新区回购。
据悉,该项目也是集团公司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BT项目(完全由集团公司投资),对于集团公司投资业务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项目的成功将极大地“撬动”集团公司尤其是三分公司的业务转型。为此,两级公司对该项目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全力确保该项目“首战告捷”。
“见缝插针”抢进度
修路不像建房子,很大程度上得靠天吃饭。
由于岳阳雨季较长,去年上半年一度遭遇了29天的连续阴雨。自2011年7月份进场以来,项目部多是靠拼凑“零碎”的时间来组织施工。最初,项目部尚未摸清岳阳的天气“性格”:下一天雨晴两天,刚准备施工,第三天又下雨了。后来项目部发现,要想“等”到一个“完美”的施工天气不现实,在密集的雨季只能“插空”。比如今天下完雨,施工员马上到全线检查,及时排干积水,把压好的路基像犁田一样翻晒一遍。如此一来,路基晒个一天就干了,而不排水可能就要晒23天。虽然工作重复了,但因为筑路是土石方工程,有时争取了半天时间,可能就相当于争取了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的工程进度。
为了抢时间,项目部员工没少在工地上通宵达旦。2012年11月填筑第一层路基的时候,项目工程师周志辉就带着队伍连续干了三天两夜。“说不辛苦,是不可能的,任务重,晚上风也大,体能经受了极大的考验,但过了这个坎,后面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周志辉说,其实每一个人都很辛苦,像测量员要负责几个工区,测量工作点多面广,并且总共只有3个测量员。测量工作是基础,必须走在其它工作前面,有时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他们只能起个早床,在这个工区拉个几百米作业面,又转到其他工区。前段时间,3个人连续干了三天的测量,站得脚都发了炎。
除了频繁的雨季,在抢进度的过程中,项目部还遇到了征地拆迁这一“拦路虎”。一般而言,项目部在进场之前,征地拆迁必须完成70%。但实际情况是,直到项目部进场,还只有一个临时施工许可证,征地拆迁还没开始,所以直到8月份才算正式开工。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只能一边拆迁一边施工,他们充分发挥“见缝插针”的技巧:只要出来一块土地,哪怕是一平方就马上组织施工。业主来现场视察,发现腾出的土地都干完了。通过不断与临港产业新区、乡政府、村组积极沟通协调,征地拆迁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工程进度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软硬兼施”做工程
在项目经理张超看来,搞工程,既要做好人,又要做好事 ,“二好并聚”工程才能得到业主的认可,才能干得长久。他非常赞同集团公司“大营销”的理念,“在项目前期策划中,我们就树立了较高的目标,争取干一个项目,树一方市场,交一方朋友。”
张超在新疆干过项目,在云南柿凤公路当过项目副经理。每到一个地方,不管关系多么复杂,他都会用心交流,用心交朋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在处理与业主或政府部门的关系时,认为一定得请客喝酒。但在张超这里全然不是这样,“并非一定要为了解决什么事情才联系,平时没事的时候,随便找个地方聚聚,或者拜访一下,简单地汇报一下工程进展情况,双方的关系自然而然就拉近了、升温了。” 正因为项目部与业主及当地政府的关系处得比较融洽,施工中也就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施工环境得以不断优化。
如果说处理好与利益相关方关系的能力是“软实力”的话,那么干好工程的能力就是“硬实力”了。在项目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块由临港产业新区颁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单位”奖牌。虽然荣誉不算显赫,但整个新区的21家施工单位,唯独五矿二十三冶获此殊荣。说到这块奖牌,不得不提项目部在质量安全方面做的努力。在整个临港新区,只要提到五矿二十三冶修的路,大家都是一百个放心。
“不管监理管不管,我们都保证把自己的事做好,做到问心无愧,能够睡安稳。”据质检负责人刘纯忠介绍,工程的质量管控重点是原材料和过程控制。材料由项目部统一采购,有质量保证,并且按一定比例抽样送检;在施工过程中,质检员则会亲自“盯”着关键地方的下料,只要有项目在施工,质检员就会“形影相随”。然而,由于项目部只有4名质检员,有的时候顾不过来,因此,在进场之前,项目部与每一名施工员都签订了协议,将质量监管与绩效挂钩,如此每个施工员都成了质量“小卫士”。在多种措施的合力之下,工程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一直都坚持“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历史和良心的检验”这一质量观,对工程品质执着地追求,对于每一个细节仔细地考量。比如对公路井盖的设计变更,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家上表示,原设计采用翻砂井盖,但根据他的经验,这样的井盖,在车辆经过的时候会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于是他建议采用混凝土预制井盖,这样不仅避免了“哐当”的噪音,也提高了公路的平整性和行车的平稳性,而且防盗性能也得到了提高,最后业主和质检站都认可了这项变更并在港区推广。
“瞻前顾后”促成长
1979年出生的项目经理张超直言自己与青年职工没什么代沟,“他们想要什么,我基本上都想得到。”他经常鼓励员工有什么想法就多跟项目部沟通,“在不违背公司原则的前提下,只要是合理的请求,项目部都会开绿灯。”
职工们也确实感受到了项目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解决了他们的各种困难。项目部40名职工中,大部分是青年职工,很多都处在成家立业阶段,因为家庭原因,分散了不少精力。比如办公室主任尹伟,因为妻子一个人在长沙照顾小孩,他经常往返于岳阳和长沙之间。今年3月,他把妻子孩子都接到了岳阳,在项目部附近租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项目部知道后,立刻把他的房子“征用”了,房租由项目部出,并且充分利用资源,安排了另外两名职工和尹伟一起住。这样,项目部不仅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也使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工作,这未尝不是一种“曲线增效”的好方式。
项目部不仅及时帮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还非常关注职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可以说,对于项目部每一名青年职工的发展,项目班子成员都了然于胸。谁可以担当重任,谁还有哪些欠缺,班子成员都一清二楚。然而,问及青年职工的成长情况,张超坦言,他们的成长步伐稍微慢了一点,但青年职工的精神面貌都很不错,上进心也都比较强。
确实,建筑人常年在外,条件较差,辛苦自不待言。然而,要想在建筑领域拼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就必须吃得下这份苦。毕业前十年是打基础的阶段,张超经常告诉青年职工,目标要现实一点,不需要大话,只要有责任心、认真干,技术提高了,真本事学到了,不管以后在哪里工作,“英雄”都会有用武之地。目前,项目部正在考虑给青年职工压更重的担子,这不仅是为了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是为了让青年职工看到更多的希望。
对项目部全体职工而言,他们的“希望”正冉冉升起。随着岳阳长江大道项目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业主及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五矿二十三冶不愧是负责任的央企,善打硬仗,勇于担当”,“五矿二十三冶在临港新区树立了‘标杆’项目形象”……
根据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与集团公司签订的框架协议,产业新区内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五矿二十三冶享有优先的投资和施工权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五矿二十三冶将在百舸争流的长江之畔、烟波浩渺的洞庭之滨,闪耀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