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广大青年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思考问题,琢磨问题,悟出问题,勤学习,多积累,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得到历练,实现成长成才。”在集团公司首届青年管理技术论坛上,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党委副书记黄钦贵对集团公司广大青年提出了这样的期望。
至此,集团公司首届青年管理技术论坛工作全部落下帷幕。一路走来,笔者感受到的是二十三冶年轻人思想火花的碰撞,钦佩的是他们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文以载道”,青年助管理提升
有人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未来。目前,集团公司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共有2000多人,他们有的是生产一线管理技术人员,有的是才进入企业的“新鲜血液”,也有的是在岗位上奋斗多年的“老”员工。他们思维活跃而富有激情,是集团公司发展转型、管理提升的生力军。
把青年的激情变成二十三冶的激情,把青年的智慧融入集团公司的智慧。去年8月份,为助推企业管理提升,集团公司团委部署了管理技术创新活动,全司青年员工围绕转型发展、技术创新等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交流讨论并撰写调研论文。论文征集工作结束后,集团公司团委又组织了工程管理、施工技术、党建文化等方面的有关领导专家,对论文进行认真评审。
这些论文有对宏观管理的探讨,也有技术革新的建议;有对成本管理的探究,还有对施工工法的总结,涉及内容几乎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与企业管理技术实践紧密相连,与广大青年的岗位工作牢牢相依。如袁杰在论文中就集中阐述了如何对集约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罗昊总结了招投标监管的经验,就如何解决招标监督管理难题提出了八条应对措施。建筑质量通病是困扰施工企业的一大难题,二公司戴春阳、张伟和寻传三人合著的《脚手架及卸料平台悬挑工字钢压环施工工法》,针对建筑工艺改进提出新的工法,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到了验证,达到节约项目成本的目的,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一粒露水的光芒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党委副书记黄钦贵指出,青年技术论坛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是新时期党群工作价值创造的“尖角”,值得拍手叫好,为了能有更多的“蜻蜓立上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为青年员工的研究与探索活动创造环境、提供支持,对论文成果中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研究参考、采纳应用。
“搭台唱戏”,互动促青年成才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针对省外的项目,我们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合理避税措施……”北京分公司刘小丰在首届青年管理技术论坛的互动交流环节中抛出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年轻的项目经理,他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如何加强项目成本管控,由于他所管理的项目位于河北邯郸,针对省外项目部的各类税收问题,他一直希望找到减免的办法。专家们从调整纳税人身份、利用税前扣除政策、享受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他答疑。
像刘小丰这样有疑问的年轻管理技术人员不在少数。以传、帮、带为手段的导师带徒活动一直是集团公司促青年成才的重要方式,但是古人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随着青年员工的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探究与思考也不断深入,青年技术管理论坛的设立,不仅为广大青年提供一个“华山论剑”的契机,也形成了一个青年成才的良性循环。通过征集论文,广大青年将自身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然后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点评,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建议。互动提问则让广大青年与专家们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通过释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再进一步将理论成果充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体现其价值,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为一名资深的企业管理者,集团公司运营总监刘劲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三十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他鼓励青年员工,要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才能,赢得尊重,赢得相对应的价值;要勤奋学习,潜心领悟,学习是基础,而领悟是更高层次的。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团委书记刘冰在参加完论坛后这样说到,“二十三冶的青年团组织工作有别于很多其他基层团组织以娱乐活动为主的工作模式,做到了既富有激情,又具有政治高度。既达到了服务生产的目的,又促进青年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