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正在建设中的东旭(营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主厂房
2012年12月,整个北国一片肃杀之气,尤其是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东北,天寒地冻,哈气成冰。人们几乎足不出户,即使外出也是衣装严裹。谁能想到,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辽宁公司东旭项目施工现场仍然是机器轰鸣。建设者用高昂的士气驱走冬天的寒意,用热情融化严寒,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无疑成为了一线建设者战风雪、斗严寒的最好注脚。
东旭(营口)液晶玻璃基板项目位于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作为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一个重要支点,该基地是辽宁省推进沿海五大城市组团建设的一个核心支撑,是营口倾力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海生态城和国内最具发展活力、最具产业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该项目投资额约5亿元,其中建安工程量1.5亿元,建筑总面积达到131421平方米。根据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条款,辽宁公司必须在8个月内具备主要工艺设备安装条件,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快马加鞭抢进度
时间拉回到2012年3月6日,这一天对辽宁公司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此时的南方,正值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但在辽宁营口,却是雪花飘飘,零下20多度。就在当天,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一片荒无人烟的杂草地上,一台宏伟高大的桩机矗立,三台打桩机高高耸立,随着“咣当、咣当”的巨响,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东旭(营口)年产165万液晶玻璃基板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由于气候所限,东北黄金施工季节只有7个月。为了实现进度计划,辽宁公司领导和项目部班子成员高度重视,每周召开生产例会,力求各项工作按照节点计划完成。为确保总工期目标,项目部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定月计划、周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
东北到了10月中旬就开始冰冻,室外施工很难进行。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张彪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利用好冬季,才能更快推进项目进程,才能占据主动、赢得先机。在当月调度交班会上,项目部立刻进行了全面的冬季施工动员,并完善了冬季施工措施,出台了一整套严密的冬季作业方案。
在进度“保卫战”中,发生了很多平凡又感人的故事。作为辽宁公司的当家人,总经理张凯为了解决一些施工问题,经常冒雨走入现场,连饭都顾不上吃,甚至多次带病加班调度、安排工作;项目经理张彪,从年初到年底,从早晨到晚上都守在第一现场,一年下来,他仅借参加集团公司第1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之际回了一趟家;项目副经理黄震浩白天在工地现场来回穿梭,晚上其他人都进入梦乡了,他还拿着手电筒在现场仔细地检查着……
项目部所有员工为了赶进度,个个“奉献不已”。去年8月,营口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有的员工家中损失较重,得知灾情后,他们没有回家,而是坚持留在了项目部;有的员工老婆怀孕在家,甚至在小孩出生时候也没能来得及第一时间赶回去……
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披星戴月战天地,加班加点抢工期”。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勇敢承担起了项目部赋予的责任。正是他们的付出,8个月时间里,项目部完成建筑面积42500平方米,产值8750万元,完成了项目工程量的80%。
防微杜渐筑防线
安全就是效率,安全就是效益。
自开工以来,项目部一直谨守“防微杜渐不略丝毫细节,如履薄冰不存任何侥幸”的安全理念,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全员全过程参与安全管理。同时为强化各级安全管理责任意识,项目部将安全管理纳入考核范围,从项目经理到安全员再到各分包班组层层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然而由于作业人员多且杂,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困难很大。为确保分包队伍的安全,项目部配备了两名专职安全员,对进场的工人进行摸底测试,统一进行三级安全教育。项目部除了每周一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周三例行安全专项检查外,每日组织人员对临电、吊装、大型设备等开展专项突击检查。除此之外,辽宁公司每月检查一次,工程部每半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落实到人,限期整改,确保消除隐患。
由于项目部高空作业多,施工过程中肯定会有高空交流。高空对话不仅低效还很危险,项目部坚持“问题不上天”的原则,配备了10余台对讲机,以便管理者及时沟通,掌握各个工区、作业面的施工情况。针对东北气候特点,项目部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了足够的保暖防护用品。大风天气,严格控制屋面材料的堆放量,捆扎牢固安装用的屋面板等材料,并派专人进行看护;大型机械设备均停放在安全位置,起重臂调至安全角度。对于夜间施工,项目部通过与甲方协商,在各个施工区域增加灯塔,偏僻的施工区域架设小型探照灯具,确保了晚间作业照明无盲区。
项目部以“安全为天”作为安全管理的根本,采用奖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力度,安全生产投入达到营业收入的1.5%,为项目建设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稳扎稳打铸精品
建筑产品质量关乎人身财产安全,关乎公司品牌信誉,关乎每一个员工的基本利益。只有做到“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历史与良心的检验”,企业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赢得社会的尊重,惟其如此,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东旭项目部在项目经理张彪的率领下,从细节着手,总结出“五精”、“四细”理念,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准”和“细分各项管理、细化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因此,每一道工序都有了严格的质量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东旭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厂房地坪面积大且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何让地坪表面亮感光泽、平整度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是施工的一大难点。为此,东旭项目部组织开展了QC小组活动,采用双向切缝,切缝后用沥青油膏刮平,使施工缝、伸缩缝的开裂位置隐藏在切缝沥青油膏的下部,此举很好地达到了预期效果。对于分格缝的控制,项目部技术员根据地坪特点及厂房柱距模数,施工时采用12米×12米进行分块,跳仓施工。在地坪垫层施工完之后,测量配合,划出分格线,各施工块严格在各自区域内施工。在第一块混凝土浇完35天后进行割缝处理,割缝时测量配合弹线。如此施工,既保证了整个地坪的分格与割缝顺直,又避免了施工块间接触的不均匀龟裂。完工后,主厂房地坪得到了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和业主的高度赞扬。
该项目安装中工艺管道多、焊接量很大。项目部根据不同的焊缝连接形式组织焊接工艺评定,确定合适的焊接参数后并严格执行,还采用大流量的二氧化碳增加保护气体密度。焊前预热,采用对称焊、控制层间温度,焊后热处理,暂缓拆除防风棚,等待自然冷却;压力管道焊后24小时超声波无损检测,探伤合格后做油漆封闭等措施,确保焊接质量。此外还组织焊工开展技术讲座和理论学习,尤其是针对焊接工段出现的焊接质量不稳定及焊缝的外观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分析,讲解了问题的处理办法,使焊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一次焊接合格率由开始的不到60%提高到95%以上。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促生产
如果说工程安全、质量是项目部的“硬实力”,那么党政工团的蓬勃活力则是项目部的“软实力”。自开工以来,辽宁公司各级组织开展了大量有意义的活动, 极大地促进了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
最突出的就是项目破土之际,项目党支部就明确了将创先争优示范点创建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迅速拟制和张贴宣传标语,组织党课学习,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争创气氛。同时,项目部以建设学习型与廉洁型基层党组织为活动载体,加强党风党纪教育与廉洁从业警示教育工作,并以“品味书香·共享智慧”党员读书月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学习先进立党风,共为党旗添光彩”等学习活动,活动既提高了党员员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又加强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项目部“拧毛巾、降成本”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利用旧大临板房建设大临,节约资金24万元;通过技术创新,在设备基础及地面工程中,对2米以上的钢筋采用机械螺纹接头连接技术,对单位工程HPB400、Φ20以上的钢筋搭接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使钢材消耗降低6%,节约钢材180吨,降低成本60万元,降低木枋材料成本20多万元。
项目部还通过灵活有效的劳动竞赛,坚持“日保周、周保旬、旬保月”的原则,将计划任务横向分解到各施工队,纵向分解到分部分项工程。为把活动引向深入,项目部建立了劳动竞赛台帐,及时交流竞赛经验、传递竞赛信息、宣传先进典型,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参建员工的士气和斗志,迅速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竞赛氛围。
为了更好地发挥团员青年的作用,项目部成立了“青年突击队”。突击队秉承着“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不畏困难、勇于拼搏;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精神,高喊着“脚踏实地、青春激昂、厚积薄发、共创辉煌”的响亮口号,积极参加项目部抢进度、保质量的各项工作,遇到突发情况积极投身到紧急的工作中,同时积极参加公司及项目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为项目部的保驾护航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经过一个寒冬的热血奋战,东旭项目部现场早已不再荒芜,短短的8个月时间,一艘现代化新型“航空母舰”已然拔地而起,等待的是核心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成功之后的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