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当我从司志办接下参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篇的任务时,很是忐忑。我很清楚,这是要载入公司史册的一段文字,稍有差错,就将愧对前人,误导后人。因此,我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对待这项工作,敬畏历史、敬畏专业、敬畏事实,敬畏这10年来在公司历史上做出贡献的所有前辈和同事。在公司首卷司志即将付梓之际,总结一点心得,以纪念这段特殊的日子。
三天的蹲点
由于嘉盛地产人力资源部2005年11月才单设,此前的资料断档较为严重,现有为数不多的资料也是断断续续。要将这些“碎片”形成一个整体,在收集资料时,我和部门同事就必须力争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我第一时间和集团公司档案中心及嘉盛地产档案室取得联系,制定“三天蹲点计划”,抽出专门时间和精力在“故纸堆”里捕捉一切有用信息。利用档案室和部门档案柜库存资料,我翻阅了解了部门成立以来几乎所有的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包括部门历年的年度总结、干部述职报告、人力资源制度、劳动合同、业务合同、招聘培训记录、劳资社保报表、人员信息报表、活动影像资料等。在此基础上从集团公司浩繁的档案资料数据库中复印了与公司人力资源有关的资料,这其中既有公司历年来的党政工团发文,又有集团公司层面的任命委派发文,但凡涉及到“嘉盛”二字的,一页都不遗漏。三天扎扎实实的“蹲守”,让我在不断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的信心。
一个月的整理
于司志编纂工作而言,完成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占有,还只是“万事开头”。为提高志稿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深知司志修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每一个关键信息都有待考证,每一个人员任职时间都必须逐一核实,每一句描述都务必符合客观史实……每每想到这些内容要成为公司发展史的一部分,要经历历史和所有嘉盛人的检阅,内心便有些不安。这种不安,促使我一有时间,就会从头至尾地将所编部分重新梳理一遍。由于是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进行,每梳理一遍都有收获,或遣词造句、或查漏补缺,总有一些改进的地方。此外,对一些文字记录不够清楚或完整的地方,我都尽可能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咨询、面谈等渠道向公司在职和退休的元老们求证,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经过近一个月对原始资料的消化、梳理和分析,2012年10月底,志书人力资源管理部分第一稿如期完成。
五轮的修订
毛主席说:“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编志稿同样要有这股子沉下心来、精雕细琢的“修改劲”。我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优化章节设置,调整内容布局,理顺字词句段,推敲信息准确度,考证资料的真实性……修缮过程中,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公司司志办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司志办但凡发现和人力资源有关的资料,或我们缺失的资料,都在第一时间将获取到的原始资料或有价值线索提供给我们,对人力资源关键信息的完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司志办的同志非常严谨、精益求精,给予我们很多建议,从时间断档到章节标题,从干部任职信息到内容编排次序,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提出完善意见……此外,对司志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信息逐条纠偏,公司各相关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还原公司发展初期的人力资源工作面貌大有裨益。历经前后五稿的修订,志书最终成型,人力资源相关章节的内容也赢得了较高的评价。
一卷司志,诉说着公司十年的风雨兼程,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公司诞生的那一刻,嘉盛·奥美城封顶的那一刻,石燕湖拓展创纪录的那一刻,公司喜迁新址的那一刻,嘉盛登山队登顶珠峰的那一刻,奥运火炬传递的那一刻,嘉盛和园开工的那一刻,嘉盛国际广场落成的那一刻,万境水岸面世的那一刻……苦难和欢乐交织在一起,汗水与泪水交织在一起,感动和进取交织在一起……我想,每一个参与编纂司志的人,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用自己或朴茂或渊雅的文字记录了公司每一个或精彩或平淡的日子,绘就了公司发展史中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图为惠虎东与同事在档案室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