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  Recruitment  |  NEWS  |  Contact us  
Copyright © The 23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湘ICP备08103146号  Powered by www.300.cn  CHangsha

新闻中心

资讯详情

浅谈企业如何应对新闻危机

Page view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媒体和BBS、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据统计,目前全国就有网站数百万个,它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媒体的效益来自与眼球经济,在面对企业负面事件时,一些无良媒体往往唯利是图、一哄而上,使企业发生的危机、企业的负面新闻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坏事传千里”,后果往往无法预见和控制。

近两年来,集团公司好几家下属单位就因农民工工资拖欠、分包工程结算款支付、劳动合同纠纷等事件而引发了媒体负面报道,一条负面新闻甚至多达数十家媒体转载,在社会上及客户群体中引起广泛反响,对企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企业的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一一次受到侵蚀。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致命的伤害。对于两级公司来说,如何预防和迅速处置新闻危机,是一项需要认真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如何预防新闻危机

1.消除新闻危机危险源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仔细回想一下,新闻危机的发生也是一个道理,新闻危机重在预防。两级公司容易引发新闻危机的因素主要有农民工欠薪事件、分包工程结算、工程质量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劳动合同纠纷等等。他们即是热点、焦点,也是新闻危机预防工作的重点。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曾多次做出批示,要求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工程出现安全质量问题,都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明晰了这些关键点,我们就要有的放矢,对危险源进行有效防范。加强项目管理,杜绝以包代管、管而不实和违法违规分包和层层转包现象。同时及时、合理做好工程量结算,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回避因包工头而产生的劳务性经济风险。对安全质量工作常抓不懈,坚决消除可能对安全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潜在因素。

2.建立健全危机应对机制

负面报道是压制不住的,“防火防盗防记者”是防不住的,各单位也不能依赖宣传部门到了紧要关头去帮助“灭火”,而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和改善新闻危机管理。要从制度上突出保障,坚持重在预防、主动应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积极沟通、妥善处置的原则,建立新闻报道及信息跟踪监控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与行业、企业相关的新闻信息,及时处置可能引发新闻危机的信息源。要建立健全新闻危机管理的相关方案、处置程序,以预防和规范管理可能发生的新闻危机。要设立新闻发言人,规定本单位哪些人有权接受媒体的采访,谁能代表本单位对媒体讲话。要组织开展必要的宣传教育,加强新闻发布的流程、策略、技巧培训,让各级领导熟悉新闻报道的工作纪律,同时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工作流程,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对新闻危机的认识,提升新闻发言人专业水平。

3.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调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和媒体处理关系好了,可以借势发力,加强对企业创新举措、转型发展、项目建设等的宣传报道,吸引外界的注意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因此,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于“调度”舆论资源。现在新闻媒体虽然数量众多,但人们对主流媒体的信赖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而国家与地方重点新闻媒体,包括电视、报纸和网站,无疑具有这种让人们信赖的权威与优势。要强化主流媒体的引导,确定一至两家主流媒体为自己的“心腹”媒体,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节假日短信或电话问候,或定期举办媒体答谢会。平时可以结合媒体需要,挖掘企业的一些亮点,为媒体撰写相关稿件,努力成为媒体的合作伙伴。一旦遇到负面报道,马上主动联系记者和媒体,通过自己的“心腹”媒体发出正面的新闻信息,用正面声音抢占舆论高地,从而平息负面报道。

二、如何处置新闻危机

1.媒体到达前:冷静应对

从主观上来看,没有人希望新闻危机出现。虽然它不可避免,但一旦发生只要我们提前行动,争取主动,就可能将新闻危机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要冷静分析形势。若之前已经知道记者将来采访,就应马上了解记者的姓名和所属媒体的单位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等信息,清楚记者想要什么,可向其索要采访提纲、采访申请表,新闻发言人必须清楚要说什么,预测问题,制定口径,明确回应策略,准备好相关材料,包括各类录音录像资料。要分析拟采访记者属于哪一类媒体?是报刊、电视台还是网络媒体?是省级还是市级媒体?本单位和相关媒体的关系怎样?本单位是否掌握了一定的人脉资源与相关采访记者熟悉?是否由熟悉的人先行与记者或媒体沟通等等?除了正面回应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措施,以便对症下药。

2.媒体采访时:统一发声

突发事件发生后,“沉默是金”是不对的。面对记者的采访,应统一口径,用一个声音讲话,必须坚持事件责任主体为第一责任人,由该单位新闻发言人或指定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信息,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媒体提供相关信息或发表评论,避免在媒体面前一个人一个观点,说法不一,前后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应与媒体有效沟通,沟通需要智慧,应先身夺人、先入为主,积极主动提供全面的信息,随时更新已认定的信息,争取成为媒体最信赖的信息来源,保持权威、主流的声音,防止谣言和不确定消息的扩散,积极引导舆论方向。

新闻发言人或指定发言人,应当慎重应对记者的提问,注意技巧,对未知的事实或不确定消息不得妄加推测。对记者的采访应尽量采用书面的形式回复,对新闻通稿应逐字逐句把关,严格核实,务求符合实际又措辞准确,避免不实发布或不准确发布造成舆论引导被动,较好地防止了媒体炒作和猜测空间。

3.报道发布后:积极回应

要安排专人对媒体采访情况进行跟踪,一旦报道已经发布,就要从各个角度认真分析相关报道,是否存在失实报道,哪些问题又是实事求是,如果有的话,企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就不要回避,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推卸,尽快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谣言止于公开,一旦出现媒体报道失实,就要立即与媒体沟通,必要时,请求新闻媒体的上级主管部门及时协调处理,以便尽快纠正失真报道。要第一时间澄清事实,主动发表有一定深度和相关材料佐证的正面报道来回应媒体质疑、释疑解惑、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在相应的新闻报道跟帖发布意见,主动引导网上舆论,争取新闻平衡和信息对称,从而使企业从危机中尽快得到恢复。今年1月26日相关媒体针对三分公司的负面报道,我们迅速查实,当天下午6点就通过权威媒体中国有色网发布了第一篇回应新闻稿,澄清有关事实情况。

所谓危机,其实既是危险,又是机遇,关键在与你的智慧、胆识和正确策略的执行。企业积极的态度和做出的相应改进举措,将会极大地赢得当事人乃至公众的谅解,这样企业的形象不但不会受到损害,反而会有所提升,从而赢得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
>
>
浅谈企业如何应对新闻危机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