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比的是“智力”
——记集团公司首届工程造价员技能竞赛
文/党群工作部 李小海 图/党群工作部 李可
图为集团领导、省直工会领导与荣获竞赛前三甲的选手合影
8月4日,集团公司首届工程造价员技能竞赛决赛在长沙石燕湖金茂大酒店盛大举行,来自全司各单位的56名造价员精英在此会师,他们聚精会神地埋首计算,脸上的神情时而凝重、时而轻松,在经过上午一个半小时的理论考试、下午四个半小时的实际操作考试后,他们陆续走出了考场。考试一结束,考评组全体人员便匆匆吃完晚饭,开始了通宵阅卷,直到翌日早晨六点半,阅卷工作才全部结束。与此同时,一些起得早的造价员就开始打探考试成绩了。
但凡竞赛,冠军总是焦点之所在。当房建分公司李媚以90.7分的最高分站上领奖台,获得集团公司10000元现金奖励,并被湖南省直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及给予2000元奖励时,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如此“高规格”的奖励,一时间让此次技能竞赛成为了集团公司的热点新闻。大家相互打听、热烈讨论,发现此次劳动竞赛与以往比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主题不同,这一次,很大程度上比的是“智力”。
创新:摸着石头过河
劳动竞赛是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会组织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过去的劳动竞赛往往是“大生产”式的群众性活动,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工期节点等方面展开,形式和内容都略显“老化”,让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审美疲劳”,因而创新成为了难以回避的命题。
今年年初,集团公司工会就谋划如何在“党政所需、员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三维中找准结合点,赋予劳动竞赛新的形式、内涵和标准。在集团公司“管理提升深化年”这一大前提下,考虑到知识型、智力型、管理型劳动竞赛尚处于空白,加之集团公司推行成本管控为核心的一体化制度尚待落地,集团公司工会便产生了将劳动竞赛阵地转移到工程造价员业务技能提升领域的设想。经过沟通,这一设想也受到了集团公司成本管理部的充分认可。随即,形成了“工会牵头、成本管理部配合、其他部门联动”的劳动竞赛组织形式,并制定了劳动竞赛初步方案。
方案一经提出,就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在5月5日召开的集团党政联席会上,该方案得到顺利通过,并且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奖励额度,奖金总额高达6万元。集团公司总经理宁和球直言:“只要活动有利于工程造价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集团成本管理工作整体提升,花这点钱值得。”随后,集团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则平,总经理宁和球为名誉主任,监事会主席、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黄钦贵为主任,成本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和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竞赛组委会,并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筹备工作,劳动竞赛的动员、预结算人员的培训、试题库的编制等一系列工作均有条不紊地推进。
然而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开展管理技能竞赛毕竟是第一次,很多事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大到竞赛试题的制卷、流程的组织、竞赛地点的选择,小至参赛人员资格的审查、座位的安排、多选题的评分细则等,竞赛组委会慎之又慎,经过多次研究,才得以不断完善。竞赛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如考评组人员提前两天就进入现场,上缴通讯工具,进行封闭式出题;理论考试采取了A、B卷,实际操作考试设计了土建、安装专业两套试题,而座次则将同单位选手进行前后错开、左右间开安排。同时,在竞赛出题、试卷印刷、监考、封卷过程中,集团公司纪委全程监督,赛场上还配备了监考员、巡考员、咨询顾问等。
投入:刮起学习旋风
高规格的奖励需要吸引高水平的选手参赛,才能体现竞赛的高水准。为此,集团公司工会决定,在决赛之前先由各子分公司组织选拔赛。集团公司成本管理部围绕新编制的内部定额、一体化成本管理制度等内容,编制了300余道模拟试题提供给工程造价员学习。5月至7月,各单位培训和预赛开展得如火如荼,260余名工程造价员参加了选拔赛。为备战比赛,选手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业余时间,非常投入地学习成本管理相关知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知识消得人憔悴,集团公司内部刮起了一阵学习的旋风。
“公司组织的培训都是在下班之后,我们大多是从项目上赶回来的,每次培训、讨论都要到晚上九点多。”本次竞赛冠军得主李媚说,虽然复习比较充分,但她从没想过自己会拿第一名。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完美的结果必定源自于精彩的过程。各单位选手都不甘落后,如五矿地产湖南公司的5名选手,每一次集体复习,不管什么情况,他们都会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赶回公司,从未缺席。尤其是考试前的那晚,已接近午夜,他们依旧在互相讨论模拟题的答案,对着电脑研究套定额的方法。最终,5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理论考试全上了90分。
图为“高龄”选手周伟平
在决赛现场上,还出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当国际事业部选手周伟平出现时,大家都感到很惊讶。因为“周姐”今年十月份就将退休了,是集团公司成本管理业务线的老前辈。但在8月5日举行的造价员座谈会上,周伟平自己则调侃,参加这次竞赛,她是抱着很大的勇气来的,是不计自己“名誉”的一次行动,因为虽然她的“实战”经验丰富,但考试水平显然已难敌“后生”。这个即将退休的身影实实在在地为赛场增添了别样的风景,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图为工程造价员代表座谈会
借力:四两可拨千斤
阿基米德曾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其实,劳动竞赛也可以成为撬动集团公司管理提升的支点,最终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个“千斤”,首先就是工程造价员素质的提升。工程领域有句俗话叫“会干的不如会算的”,讲的就是预结算人员的重要性。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承揽项目越来越难,承建项目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要想获得较好的效益,就必须高速优质干好工程,赢得业主的信赖,从而实现项目的就地延伸,同时认真扎实做好从投标报价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管理。尤其是在市场开拓越来越难,微利标、保本标及战略标极为普遍的情况下,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成为项目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
然而一直以来,集团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甚至成本管理制度也一直缺失,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直到2013年8月,随着一体化成本管理制度的推出,成本管理工作的“短板”才得以逐步弥补。而据集团公司成本管理部总经理刘嗣扬介绍,目前集团公司预结算人员青黄不接、专业水准参差不齐、专业结构不匹配,加之子分公司和项目部存在“重开拓、重施工、轻结算”的认识误区,优秀的预结算人才易流失,给成本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被动。集团公司已经日益认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成本管理人才方面的培训和培养力度也逐年增大,仅2014年就安排了6次集团层面的培训。如此密集和高强度的培训,既是满足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也是集团公司成本管理从传统的预结算模式向成本过程管控模式转变的需要。
此次技能竞赛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转变”而生。竞赛内容主要结合集团公司“一体化”成本管理制度和预结算人员日常工作,测试参赛人员对预结算知识、内部定额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虽然部分人员成绩不甚理想,但成绩并非竞赛的主要目的。正如集团公司成本管理部副总经理高建军所言:“通过竞赛,大家全方位地接触了一体化成本管理制度,真正试用了一把内部定额,并且发现了内部定额的诸多不足,竞赛的目的就已经基本达到了。”
这个“千斤”,也是党群工作的创新。正如集团公司纪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党群工作部部长钟勇所说:“作为服务型部门,党群系统虽然不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但却可以成为‘助推器’。”此次技能竞赛,就是党群系统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助推企业内涵式发展的最好举措。而且,今后的管理技能竞赛将全方位统筹安排,有计划地针对集团公司比较薄弱的领域或工作开展,这对集团公司管理能力的提升,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回顾本次技能竞赛,虽然算不上完美无瑕,但却足以值得铭记,尤其竞赛所积累的经验,无疑将会成为推动集团公司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竞赛虽已落幕,但竞赛所泛起的涟漪却正在不断地扩大……